星期日, 一月 25, 2009

梅梅2007:教育改革,为谁谋利

http://q.163.com/gmshenghuo/blog/mei-585/19657503200902085128708/#19657503200902085128708

2009年01月21日 14:37:03


一月四日,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《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》。文章指出,“研究制定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是本届政\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。当前,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,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,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,既有紧迫性,又有深远意义。”阅读温总理的全文,令人亦喜亦忧。喜的是,不久之后,新《纲要》的出台,有可能让民众重新燃起对中国教育的美好希望;忧的是,若干年之后,民众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会不会又一次伤心失望。呵呵,这是不是杞人忧天?

我们不妨重温一下1993年制定的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(中发[1993]3号),看看16年之后的今天,贯彻实施得怎样了?下面仅从这个《纲要》中选录几段,并简述其实施情况。

录一:“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,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,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。计划、财政、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,认真加以落实。”

情况:1995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是2.41%,到2000年仍仅为2.87%,2002年为3.32%,2003年为3.28%,2004年为2.79%,2005年为 2.82%,2006年为2.27%,2007年为3.32%。这就是说,《纲要》规定7年内应实现的指标,15年后仍然没有达标。

与此相对照的是,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,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%左右,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%左右,经济欠发达国家也达到4.1%。


录二:“目前农村学校存在大量的民办教师,是历史形成的。各地要改进民办教师工资管理体制和统筹办法,增加民办教师补助费,改善民办教师待遇,逐步使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。……通过各种途径,逐步减少民办教师的比重。”

情况:15年后,农村民办教师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,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代课教师问题。比如,据2008年9月4日《广州日报》报道,仅广东省就有代课人员5.2万人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许多县,当地政\府普遍聘请代课人员来弥补教师缺口。大部分代课教师工作环境艰苦,教育任务繁重,但月收入普遍在200至500元左右。


录三:“各级政\府必须认真贯彻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》所规定的‘中央和地方政\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,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’的原则,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。”

情况:1993 年,我国的财政收入是4348.95亿元,之后,每年的财政收入都以两位数增长。2006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3.93万亿元,2007年又比2006年增长30.30%,达5.13万亿元。这就是说,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速。然而,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,如前所述,多年来,一直在占GDP的 2.27%至3.32%之间徘徊。

由于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过低,致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大量流失,当地政\府普遍聘用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师缺口,并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成为了时下的热点问题。

1993年制定的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为什么在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得不到有效落实?原因可能有多种,但是,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由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实施的‘教育产业化’政策,无疑是一个主因。上述问题的存在,无不与其有着因果关系。一个‘教育产业化政策’的实施,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一个严肃的《纲要》束之高阁。这就从反面印证了列宁的一句话:一个实际行动,胜过十打纲领。

垄断了公共教育资源的教育管理部门一手推行的‘教育产业化’政策,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公益性,它的实施不仅可以把一个《纲要》变成一纸空文,而且实践已证明,其恶果累累,贻害无穷。它极大地扩展了官员的设租和寻租空间,滋生了空前的教育腐败;它催生了教育界的特殊利益集团,使社会上教育乱象丛生;它导致了国有教育资产的大量流失,制造了一大批高收费的中国特色‘民办’学校和改制学校;它造成了教育界普遍的两极分化,恶化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态;它助推了不断升级的应试教育,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;它使贫困地区教师不断流失,使农村基础教育日趋衰落;它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去公平求学的机会,加剧了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;它使教育的管理层愈来愈趋于官僚化、老板化,使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愈来愈趋于民工化、马仔化;它背离中华民族‘尊师重教’的伟大传统,使社会道德沦丧,清明之风难再。总之,多年来,实施‘教育产业化’政策的恶果已不断显现,这是当下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。

众所周知,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已成热点问题,成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地带。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之所以成为问题,正是在‘教育产业化’政策下,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无视学校和教师权益的必然结果。

敬爱的温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。他体恤民情的真知灼见和深情话语在《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》一文中随处可见。温总理说:“对目前社会反映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,要找准症结所在,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。”“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,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。”文中特别提到要关注农村孩子受教育问题,“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,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,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%, 甚至还要高,现在不同了,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。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。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,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,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,但是他们上高职、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。”

记得前些日子,媒体上有过一个报道,有个打工子弟‘小升初’,考上北京一所著名的中学。孩子的父母心想肯定要交点费用,便把这几年辛苦工作积攒的五万元钱都带上到学校报到,结果校方嘴里吐出了一个足以让很多人傻眼的数目:12万元。这也是发生在北京的‘ 教育产业化’政策下的一个‘奇迹 ’。

我想,如果本届政\府能够制定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,无疑是一件大好事,它至少可以让民众对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,在历史上也立得住。但更重要的是在本届政\府的任期内,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,从而开始改变民众不满意的中国教育的现状。还是列宁说过的那句话:一个实际行动,胜过十打纲领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