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二月 05, 2009

林妙可“假唱”和马友友“假奏”


林妙可“假唱”和马友友“假奏”


文/王超华

林妙可“假唱”事件和马友友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所谓“假奏”本来完全没有可比性,但就是有人要拿来说事。既然我去年批评过林妙可“假唱”的事情,那就再陪这些或是真不开窍、或是诚心搅混水的人练一次。

这两件事在好几个层次上都不同。网上已经有人出来答复,指出马友友“假奏”的是自己演出的带子,而林妙可则是假唱他人的声音。还有人说,“友邦惊诧”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儿童心理的戕害。这些答复都有道理,但还没有说到点子上。

其实,在西方演艺界,假唱假奏基本上就是假那个上台演员本人,并不是假作他人。这些现象近年愈演愈烈,引起舆论界抨击,也曾引起现场观众的抗议,甚至出现过暴力事件,虽然还很难说已经有所消减,至少著名艺人开始注意,也会借助抨击他人这种做法来标榜自己。所以,象张艺谋这样公然导演出上台演员假唱他人的事情,已经是大大地过界了。不过,我们仍要回答,为什么马友友可以公然这样做,难道他不怕自毁名誉吗?

我以为,这里的根本区别在于,奥巴马就职典礼是公开明言的非商业免费政治仪式,参与者没有借演出获取任何收入,观赏者也没有付任何门票钱。马友友来为奥巴马共襄盛举,已经是皆大欢喜。为各族裔参政议政的热情叫个好,为了这个好叫得响亮,事先录音,完全是艺术家自己的选择;事后,艺术家也自己出面说明,用自己的名誉为此负完全的责任,仍然落在“共襄盛举”的责任范围内,是一次确定无疑、应邀且自主参与的政治性活动,而不会发生所谓“欺骗”听众的问题。

2008北京奥运却刚好相反。本来是体育盛会,中国政府闹得紧紧张张,官方层层指示下传,都说是要把奥运作为头等政治大事来抓,可是非官方人士只要一提体育之外的话题,不管是西藏、民主、人权,还是北京自己曾经许诺的新闻自由开放,都会立即扣上“把奥运政治化”的帽子。摆开流水席大宴的架势,是要等着万邦来朝,也是要秀一秀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自己。从北京奥委会上上下下各级领导,心里眼里主要关切的,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,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原则,谁违反了,也就别在这儿混了。至于说开幕式闭幕式一应负责人,虽说为了自己的艺术声誉,会有种种设想,也会有和行政领导叫板的偶然冲突,但为了虚无缥缈的艺术伦理去跟上面的关照顶牛,恐怕不会有人真的去费那个心劲儿。林妙可“假唱”事件,估计就是这么落实下来的。

但京奥又绝不是单纯的体育或者政治事件,所有曾经借着权力搀和进去的人,没一个不门儿清:这首先是个发财的机会。从建场馆开始到比赛前后控制门票,处处猫腻,没有一处称得上完全公开透明。国家几十上百亿砸进去,某些人自己的口袋里,怎么也得装个上百万回来才觉得划算。这里面,现场广告交易只不过是最表面的收益。广告商的眼睛最起码也要看到京奥之后的一两年。林妙可在京奥前已经有广告收入,谁能澄清她的最后入选,没有任何既得利益的介入和操弄?

小孩子不可能自己为此承担责任,做决定的是成人,是成人同时损害着林妙可和杨沛宜。成人做出这个侵害杨沛宜权益的决定之后,还在寻找借口时进一步伤害被侵害者,也同时伤害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。这个借口就是杨沛宜长得不够好看,不足以代表中国。“中国”只需要美丽的面孔。无论是真是假,只要当权者认为你外形有缺陷,你和他人就无法平等,哪怕他人必须借用你的才能。京奥开幕式通过林妙可假唱事件,大言不惭地向世界宣告,中国社会的成员,就是不平等。

国家动用政治统治力量征集社会成员参与准备奥运的时候,你是在为国争光,你必须要为有机会参与而骄傲自豪;国家权力觉得你用不着了,你就被弃置一旁,即使你的声音在那里飘荡,你却没有被认可,甚至连进入会场的机会都没有。这就是今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。

这样的事件,还要和马友友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所谓“假奏”相提并论,真让人为马友友抱屈。

没有评论: